发布时间:2020-03-11 09:48:40
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外出就餐的频率越来越高。这也导致了餐馆类型的增多,现在各大餐馆已经成为调味品消费的主力军。尤其是连锁餐厅,他们对菜肴标准化和特色化的追求,也让各种定制调味品开始出现。
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外出就餐的频率越来越高。这也导致了餐馆类型的增多,现在各大餐馆已经成为调味品消费的主力军。尤其是连锁餐厅,他们对菜肴标准化和特色化的追求,也让各种定制调味品开始出现。
如今,定制调味品已经成为许多有名连锁餐厅吸引顾客的杀手锏。比如,下补下补的特色酱、辽鸡的特色酱、河豚的特色酱等越来越多的定制调味品来到各大品牌的餐厅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随着餐饮业的细分,好厨师已经成为稀缺资源,因此产品烹饪的量化是餐饮企业的核心需求,而标准化餐饮包括调味品的标准化。”餐饮企业希望能够***提供调味品,而不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商品,这样产品就可以不同于其他商家,吸引固定人口。
为了增强独到的风味,许多餐饮企业将业务扩展到调味品领域,包括小肥阳、海地牢、谭峪头、东坡、下埠下埠等,这些企业都开始自己生产调味品。对于目前处于整合阶段的调味品行业来说,定制调味品为餐饮终端提供了一个突破口。
据了解,目前,餐饮企业与调味品企业合作的产品分为两类:一类是餐饮企业按订单提供配方、调味品企业生产的OEM模式;二是调味品企业根据餐饮企业的需求开发生产产品。但业内人士承认,双方的合作仍存在问题。
“主要原因是产品与预期存在差距,比如厨师现场调香,这意味着调味品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和改造能力,减少口味差异。此外,希望调味品企业能够提供小批量和按需生产,并具有灵活的生产能力来满足餐饮需求。调味品企业还应配备专业的应用厨师,这可以帮助餐饮企业优化和提高菜品体验,而不仅仅是调味品,应用也无所谓。”何河固说。
中国食品行业研究朱丹鹏认为,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高等化、个性化、复合化的发展趋势,对调味品企业的研发能力、渠道网络和客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据资料显示,目前我国调味品消费渠道中餐饮采购、家庭消费和食品加工的比重分别约为50%、30%和20%。餐饮渠道已成为调味品消费的主力军。2017年,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3900多亿元,餐饮业的复苏也带动了调味品行业的升温。镇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表示,目前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已成为主要消费者,他们很少做饭,这导致了餐饮业的发展。未来,振县也将为餐饮、餐饮等B端市场而奋斗。
采访中,不少食品企业表示,他们更加注重调味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、食品安全保障能力、供应能力、物流能力以及提供定制化产品的能力。庆丰包子店相关负责人坦言:“调味品企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、货真价实的前提下,根据餐饮企业的需求定制产品,并与餐饮企业一起不断发展。价格可能会相应上涨,但对餐馆来说,更重要的是它的特色。”因此,作为一家餐饮企业,定制调味品是非常必要的。
“振县”是四川市陈峰食品有限公司的五大注册商标之一,是一家致力于餐饮调味品开发、研究、生产、销售的综合性企业。公司创始人李吉先生从事医药行业已有20多年。他一直珍视家乡,热爱食品安全。2011年成立于眉山,秉承医药行业严格的质量要求,致力于为全体中国消费者打造安全、健康、美味的厨房调味品。2015年,占地60余***的厨房生产基地按照GMP标准对生产车间进行了改扩建。到目前为止,先后三次引进先进的大型设备,日处理能力50吨。